-
最好股票配资公司 上海为什么叫申城?源于闵行……丨闵行情
发布日期:2025-02-18 22:15 点击次数:167地灵境秀,
乡贤辈出,
是一个地区社会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“发现闵行之美”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二季,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《春申郡望》。今天,你将听到的是《春申文化和春申君黄歇》之《引子》。
烟花三月,春风入怀。
草长莺飞,正是踏青好时节。选了一个暖意融融的周末,驱车前往位于太湖之畔的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。这里山清水秀、风景宜人,名胜古迹、人文景观十分丰富,被称为江南吴越文化遗产的自然博物馆。当然,更吸引人的是,这里还有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—下菰城遗址。
下菰城因“城面溪泽、菰草弥漫”而得名,是2300年前湖州人聚居的地方,背山面水,曾繁华一时,“起青楼连延十里”,如今已废,城墙风化为黄土堆,就连残壁断垣也难以寻觅。唯有竹林漫漫,满目青翠。不过在考古学家看来,下菰城遗址是我国东南各省古城遗址中年代最早、保存最完整的一座。
展开剩余79%一说起考古,便有种历史的厚重和神秘。拾坡而上,眼前只是芳草萋萋,哪有城的遗迹?倒是在竹山深处遇到了几个正在挖土的人,便上前搭讪,一打听竟然是来自陕西的考古工作者,看着他们手中摊开的标着各种点位的图纸,立马觉得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与众不同起来。才想起那些史志所写的下菰城是“楚春申黄歇所筑”,更有文史专家们称“今所谓下菰城者,盖春申君伐吴时亲垒屯驻之处,其四壁门可证”,当然,也有人认为这均属臆断。
毕竟下菰城遗址尚未经过正式的考古挖掘,文物遗迹还被掩埋在下面。此前有人在地表之上的杂草丛中,偶尔可捡到镰形石刀、石器和印纹陶罐残片等物,多有春秋及以前的文化遗物,但真实面目如何,目前不可得知。但湖州人把战国晚期楚国令尹春申君当作自己的“开山鼻祖”倒是事实。
湖州下菰城遗址
这里是春申君的封地。在下菰城遗址入口处的宣传牌上这样写道:公元前248年黄歇在此置菰城县,为湖州行政建制之肇始……明代诗人张羽曾慕名来此游览,并赋有《下菰长烟》诗:“坡陀废垒青山侧,至今传是春申宅。三千剑履化为尘,蔓草苍烟淡草瑟。”
如今,这里城邑已毁,只剩传说,“斜日半篙流水碧,更无黄歇子孙耕”(清严允肇《菰城怀古》),成为湖州人的寻根之地。其实,不光是湖州人对春申君黄歇有着莫名感念,整个太湖流域,包括上海,不也是如此吗?长久以来,存在于地方文化的历史与传说中。
直至现在,上海、苏州、无锡一带有多处以“春申”命名的地方。根据《中国·国家地名信息库》可知,目前以“春申”为名的地点,苏州市19处,无锡市8处,而上海则多达56处。上海的地方志明确记载:上海的乡镇过去是春申君封地。这一两千年来不断演化的春申君故事,甚至被载入《辞海》,进入乡土教材。黄歇更被誉为第一位开发上海的河南人,充分体现出上海人的文化认同。
而在我们闵行,对“春申”一词更是情有独钟,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。这块土地上有着明显和强烈的春申文化符号,以“春申”命名的地方在整个上海来讲是最多的,甚至更被贴上了“春申大地”的标签。春申塘在区域南部缓缓流淌,奔向黄浦江;在区治所在地莘庄镇有着春申文化广场;春申路、春申桥上车水马龙,见证着繁华都市的高速发展;春申庙虽已不在,但还有不少人虔诚地在遗址焚香祭拜……可以这么说,在闵行,“春申”两字随处可见。一些学校、商铺、企业、社区都被冠以“春申”之名。
位于莘庄镇名都路85号的春申文化广场(资料图片)
2023年5月起,区政协办公室、区教育局、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“发现闵行之美”系列丛书诵读活动,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、善读书、懂历史、爱家乡,合力推动“闵行情”读书活动落到实处。
第二十二季,我们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科技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《春申郡望》。《春申郡望》是“发现闵行之美”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“岁月有痕”辑中的一册,本书从上百位闵行当地历史名人中精心选取了董其昌、叶宗行、秦裕伯等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,分别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,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各有风采。
2025年2月起,第二十二季正式开启,每个工作日的21:30,我们不听不睡!
一起聆听闵行声音,发现闵行之美……
作者:吴玉林
朗读:华理科中 高二2班 赵一诺
编辑:汤婧娴
初审:赵若楠
复审:石思嘉
终审:刘垦博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
发布于:上海市